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会超过40万亿,吃穿用等物质消费占比仍然高达43.3%
1月9日,记者从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举办的“以品质服务促进消费平稳增长”座谈会上获悉,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会超过40万亿,但增速出现回落。
报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这些技术已经应用到传统家具、家电和汽车类等耐用消费品消费品领域,创新型耐用消费品增长空间巨大。报告指出,2018年消费将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从消费的地理空间分布看,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逐步缩小。从消费对象的来源看,我国居民消费中进口商品的比重不断上升。从消费对象结构看,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双轮驱动的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家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78%,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同时,也要看到2018年的消费增速有所回落,从年初两位数增长一直下降到11月份的8.1%,很多人认为消费存在一定的压力,促进消费平稳增长成为2019年的重头戏。
“2019年消费首先是稳,在稳中往前推,争取到1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基数在增高,2017年社会零售总额是36.6万亿,2018年会超过40万亿,在此基础上,要稳中求进,就要补短板,同时激发新动能。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认为,从政府出台政策来看,正在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总体来看,我们国家蕴含着非常大的发展活力。
从消费的地理空间分布看,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逐步缩小。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42.65%,但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4.2%。《报告》指出,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消费相关的流通基础设施、网络设施、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都将更加完善,预计今年我国农村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增速将达到1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凸显,中西部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而带动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2018年,中西部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将继续领先东部地区。
从消费对象的来源看,我国居民消费中进口商品的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随着积极扩大进口政策的逐步落实,进口消费品关税大幅度下降。首届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的示范效应,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将会促进进口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明显增长,吸引部分消费者将境外消费转移到境内,从而改变我国进口消费品占进口额的比重不到10%的局面。
从消费对象结构看,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双轮驱动的格局基本形成。据测算,当前我国居民整体消费中,吃穿用等物质消费占比仍然高达43.3%,远远高于2016年美国相关领域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2.2%。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未来物质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会持续降低。2018年,我国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项精神消费支出占人均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将会接近3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