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2020年力争达到60%以上
记者日前从2018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取得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畜禽水产供种能力不断提升。
此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学会等举办,论坛发布了《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2017全球农业研究前沿分析解读》等5个专项研究报告和智库报告。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201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带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强调,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不断提升农业农村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力争到2035年,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部分关键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若干领域引领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全面支撑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发展。
《2017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显示:2014—2016年间,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且近5年技术发展增速保持第一;同时在园艺、种植和播种技术、饲料和肥料几个领域相对技术优势排名第一。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6年间,我国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受到重视,论文产量不断提高,总发文量全球排名第二;我国农业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较高,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名全球第二,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指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产出质量受到研究同行和高级别期刊的高度认可,高被引论文发表量和Q1期刊论文发表量均在全球排名第二;在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农业工程以及食品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表现突出。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有16家机构进入全球前五十重要专利权人排名,其中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二;中国农业科学院排名第四。
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布局了“1+8+3”重大项目构筑先发优势;推动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46个;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台阶,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推进,支持中西部23省区选派科技人员66525人,培训各类科技创业人员9743人;星创天地累计培训创业人才227万人,孵化企业10335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0475个,建立线上网络平台890个,成为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通过不断努力,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将进入世界前列。”徐南平说。
徐南平表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国家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加强研发部署,抢占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三是统筹基地建设,形成农业科技国家战略力量。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五是建设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六是强化县域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七是决胜全面小康,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