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俗话道出交通之于经济的意义。如果火车时速高达两三百公里,“拉来”的黄金有多少?
部分地方政府三四年前自主探索的“高铁经济带”,近期有再次提速趋势。先是约一个月前,深湛高铁全线贯通,广州、深圳等沿线7座城市签订了旅游推广联盟合作协议,提出建设“最美的高铁旅游经济带”愿景;至数日前,最先提及“高铁经济带”的粤桂黔三省(区)召开联席会议和工作现场会,将早前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概念升级为“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
正在建设推进的,还有横跨东中西部的沪昆高铁经济带,贵州与湖南共建的湘黔高铁经济带。
依托交通要道建设“经济带”,一直是跨区域合作的重点之一。从已有的探索来看,高铁正在加速人员的跨区域流动,推动高铁沿线城市在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推动若干产业园区兴起。不过,相较于依托“黄金水道”的西江-珠江经济带等,高铁经济带在国内尚属新的合作模式。其前景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索。
旅游、产业合作新空间
“早晨广州喝早茶,中午湛江吃生蚝”。类似的标题日前见诸广州的报纸和自媒体,报道的是深湛高铁全线贯通的消息。的确,对以“吃货”自居的“老广”来说,高铁开通直观的意义便是吃喝玩乐上的便捷。7月1日,“老广”们期盼数年的深(圳)湛(江)铁路江(门)湛(江)段投入运营,与原有的广珠城际轨道和广深高铁连接,广州至湛江的行程由原来的5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这使得“吃货”们“朝饮早茶午吃蚝”成为现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指出,过去交通不便是湛江等粤西城市发展旅游的瓶颈,而现在高铁开通衍生新的旅游消费需求。
早在深湛高铁江湛段投入运营的6月11日,2018深湛高铁旅游发展大会在湛江举办,广州、深圳、佛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沿线7个城市的旅游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宣布组成深湛高铁旅游推广联盟,力争把深湛高铁打造成为“最美的高铁旅游经济带”。
前述合作不仅是7个城市的相互“导流量”,更是面向国际客源的“抱团”。根据协议,七个沿线城市以深湛沿海高铁线路为依托,统筹规划开发深湛高铁特色旅游线路,使之成为面向国际客源市场的、具有国际视觉符号、品牌宣传口号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铁旅游产品。
旅游这张牌,可谓是高铁经济带打出的第一张牌。不过,对高铁上的生意人来说,好吃的不只是别处的美食,还有新的市场。高铁的连通,给企业家“吃掉”沿线城市的市场提供了物理条件。这是高铁经济带目前探索的另一个重点——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这张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打得较好。其主要抓手有两方面,一是共建产业园,二是与旅游合作同样的策略——“结盟”。
2015年9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落下的建设第一子——三省分别建设三个产业园,依托南广、贵广高铁吸纳三地的优质资源和科研力量。这在当时被当做探索“高铁经济带”合作的一大模式。
2016年12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召开,沿线13座城市发起成立七大产业联盟。这一批产业联盟囊括农业、旅游、铝业、家具、金融等行业,跨越一二三产业。
至近日的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前述的合作领域又新增“乡村振兴”主题,同时,沿线城市产业联盟又新增环保产业联盟。
尽管湘黔高铁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等在近期没有太多信息披露。但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数据看,高铁经济带这种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市(州)已达成合作项目160多个,投资总额达到2500多亿元。一组对比数据则更为明显:2014年沿线13市(州)GDP共40043.52亿元,2017年沿线13市(州)GDP共51653.19亿元,三年增长29%。沿线居民人均收入也同步大幅增长。
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增长的数据,有其背后的逻辑。
用区域经济传统的“梯度”视角来看,广东与广西、贵州在产业链上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广东具有资金、技术和智力优势;广西、贵州具有劳动力、用水、用电等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同时,广西、贵州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又是陶瓷等产业天然的原料产地。这能够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申明浩表示,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开放程度较高,其先进的品牌意识、经营理念和营商环境建设等将辐射到大西南地区;另一方面,背靠大西南的广西和贵州则可以通过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开拓开放空间,对接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地区的市场。
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打造高铁经济带、经济圈已经成为许多省市“十三五”规划的新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已提及的“高铁经济带”,基本上跨越东中西部。以江西为例,过去该省少有高铁贯穿,但未来将成为京九线、沪昆线交汇的枢纽城市。
不过,高铁并不是万能的,相较于通航大宗货物的“黄金水道”和高速公路,高铁并不能发挥替代作用。有观点亦担忧,高铁的开通可能加速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使得人才外流。这是不少地方政府担忧的“过路经济”。
广东区域经济学者、广东社科院原研究员丁力指出,需要注意高铁具有“虹吸”和“扩散”的双重影响。“需要进一步打破利益格局,推动高铁沿线城市在制度上的对接”。
亦有学者指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升级到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后,原有的经验未必适用,因而要探索更多新的合作模式。同时,需要防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被过多的规划分割。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