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省千亿级赛道已开启
为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开新切口、注入新动能。
“感觉陕西的氢能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对,别看它起步晚,但现在发展速度很快、力度也很大”……近日,在陕西榆林举办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与会者们纷纷议论。陕西作为全国能源大省,如今正积极推进能源转型战略,全力驶入氢能新赛道,经济发展开始换上绿色引擎。
大会现场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额332.8亿元,其中榆林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279.6亿元。涵盖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化工、发电等领域,为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开新切口、注入新动能。
资源、市场、人才等优势明显
陕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煤炭产量位于全国前三。其中,榆林是全国主要能源基地、陕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转型”,成为近年来陕西发展面临的关键词。“双碳”目标指引下,陕西主动创新求变、积极推进绿色转型,把氢能产业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另一大支点,并确定了新目标——聚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大力布局氢能的背后,陕西有何底气?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陕西发展氢能产业的底气和最大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氢气资源。数据显示,陕西省化工副产氢产量超200万吨/年,其中,高品质副产氢产量约20万吨/年。同时,陕西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潜力巨大,绿氢潜在产能约30万吨/年,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在应用场景上,陕北地区现有大量的燃油、燃气货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运输,特有的高寒、重载的‘短倒运输’是燃料电池重卡的理想应用场景。以燃料电池重卡置换燃油、燃气货车,能够有效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水平,助力绿色矿区、园区建设。”据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介绍,依托陕北能源供给中心和关中城市群之间的大量城际物流运输需求,开展氢能物流运输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另外,在人才方面,陕西省高校、科研院所云集,源源不断为氢能产业发展孵化先进技术、推送高端人才。在光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先进储氢材料、固态储氢、动力电池、电驱、燃料电池、配套汽车及其零部件等领域,陕西省均具有较强的实力。
得益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此次大会吸引了100余家企业竞相参展。记者注意到,参展企业不仅包括陕西氢能、国鸿氢能等上游制储运加氢相关企业,还包括航天六院、亿杰锋源等中游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相关企业,以及上汽红岩、康明斯等下游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
多个地市加紧项目布局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兴则地区兴,产业强则地区强。
近两年来,榆林在巩固能源、化工产业领先的同时,坚持把氢能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条件,推动氢能产业从萌芽到破局。
目前,榆林市出台6个方面16条政策措施,设立每年3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建成两座加氢站,20辆氢能重卡投入运行,全省首台每小时1000标立方高活性电极电解槽成功下线。
“榆林氢能产业步入了快车道。氢能产业承载的是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的新希望,背靠的是万亿级的大市场,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表示,榆林将利用副产氢丰富、制氢成本低的优势,加快推进技术转化,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制氢、储氢和氢能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氢谷”。
看到榆林发展氢能的强劲势头,宝鸡、渭南也奋起直追。宝鸡市发改委主任周保君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我市将按照差异化和协同化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风光资源、能源产业、汽车产业以及多元运输场景的优势,构建‘一核两翼’的氢能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宝鸡市氢能生产、应用示范,将宝鸡建设成为全省绿氢制备、氢能装备制造、示范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渭南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坤也发布了该市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氢气年制取量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12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0辆,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将全面构建氢能完整产业链
在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大力推动下,陕西构建了绿色氢能产业体系,一些项目取得了重点突破: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的零碳智能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应用;全国首个省级氢能运营平台企业——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方位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省内首个PEM制氢—氢能热电联产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成投运,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延伸……
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凯透露,陕西首条燃料电池电堆产线即将安装调试完毕,产能可达3000台/年;双极板、催化剂、循环氢压缩机组、氢冶金工艺压缩机组等关键零部件已进入试产环节;燃料电池汽车产能达到1000辆/年,涵盖重卡、冷链物流、专用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氢能产业链初步实现闭环发展。
为使陕西氢能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任中保建议:首先,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协调机制牵头部门作用;其次,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制、储、输、用关键核心技术;再次,要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引导产业规范有序布局。
“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陕西氢能产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突出优势,为致力于氢能发展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提供广阔的舞台,全面构建从制氢、储氢到运氢、加氢以及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助推陕西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凯说。
内容转自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