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生物基产业亟需进行转型升级,更高性能、精细化及多元化方向进行拓展
工业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加工与转化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含包括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生物环保等,涉及食品、能源等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近年来,全球的生物技术发展速度迅猛,早已成为高科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之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基础化学品及其聚合物,乃至特殊化学品的生产。
我国生物发酵行业的产量已经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但与同行相比,面临诸多挑战,具体对比如下。不过前景广阔,随着生物催化与生物炼制技术的不断完善,绿色生物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不断出现,中国将建立一个基于碳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模式。
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面临着巨大压力,极具挑战性。我国具有发展工业生物技术的迫切需求与良好的工业基础。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将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列为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要求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2016年12月,《“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促进生物环保技术应用取得突破”。
2017年5月,《“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在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层面,提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在其支持的7个支撑重点领域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3个领域与工业生物技术密切相关。
尽管前景乐观,但我国的生物基产业亟需进行转型升级,应向更高性能、精细化及多元化的下游衍生品进行拓展。纵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精细化学品产业化进程顺利,商业模式成熟,主要以市场为主导,由研发实力强大的精细化工及农粮生化企业为主要推动力。而我国主要停留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大宗发酵产品。目前这些行业均面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产品在品类的中低端市场展开同质化竞争,导致行业利润快速下滑。
工业生物技术产品比传统石化产品平均节能30%~50%,减少环境影响20%~60%,微生物及其组成成分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清除工业废物、修复生态系统,生物质能正在成为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一个基于碳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模式正在建立。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