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概念普及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带来机遇
截至2018年4月,全国除辽宁、西藏、青海外的28个省份,均已制定出台了健康产业或健康服务业规划、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等。各地专家表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我国大健康概念广泛普及,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保健康复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2018年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行业融资金额54.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35倍,创下国内医疗健康行业上半年融资金额最高纪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说,在庞大的人口数量、老龄化加剧、“互联网+”、医疗体制改革等背景下,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突破8万亿元完全可期。
“中医药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资源,中医治未病理念符合大健康市场需求,大健康概念的普及必将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步长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薛人珲说,中医治疗慢性病具有一定的优势,费用相对低廉,特别是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联合西药治疗加预防是发挥中药优势、扩大中药份额、造福患者的最好方法。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国民大健康策略下的“大中药”概念,即在大健康产业重要支撑的中医药的理论优势、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下,秉承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借鉴中药传统理论,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树立“辩证保健”加“中药精准医疗”的理念开展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创新科技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适应未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迫切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
专家认为,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又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我国经营中药材1200多种,常用药材约600 种,人工种植达300余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00万亩。
“美国健康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我国健康产业的年收益约为900亿美元,存在巨大发展空间。”郭云沛等专家介绍,大健康产业有康养、美容、器械、服务等多种投资渠道,下一步应当从治疗、预防、保健、养生等多领域多角度拓展中医药价值,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的中药全产业链。
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科研实力强的省级或地市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3.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
4.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民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举办民族医医院,鼓励民族地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民族医药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医医院和诊所。
5.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
6.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