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尽管各不相同,但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产地直销模式;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模式。本文首先总结了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其次分析了各自的运行条件;再次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三种模式进行效率比较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应该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
|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
|(一)美国的产地直销模式
美国主要实行产地直销模式,采用这种营销模式的农产品在总农产品中所占比例为80%,而通过批发市场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只占到20%。产地直销模式下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渠道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渠道是农产品经生产者本人送达消费者,这一渠道也被称之为农产品零售直销,它要求生产者的生产规模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很多农场主通过联合成立专门组织来扩大规模;第二种渠道是“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零售终端—消费者”,这种渠道要求批发商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规模,以便为零售终端商提供充足的农产品货物;第三为“生产者—零售终端—消费者”渠道,农产品直接经过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机构到达消费者,这些零售机构可以自行去农产品产地收购,也都有自己的运输设备、储存设备。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流通渠道,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中间流通环节少,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损失,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二)日本的批发市场模式
日本农业生产比较分散,这主要由日本特殊的地域条件决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农产品生产很难走规模化和组织化之路。日本农产品流通的特征是批量小,流通频率高,所以很少有农户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是通常通过专门的组织收购农产品,因而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批发市场作用重大。日本超过半数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为“产者-农协-批发市场-零售终端-消费者”,日本约有81%的蔬菜和72%的水果经批发市场到达消费者。在批发市场销售模式中,农产品价格通过市场竞争进行调节,有效消除了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被大型经济组织所操控的可能性。批发市场由中央批发市场和地方批发市场组成,全国多数地区都有分布。虽然批发市场模式中的流通环节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但是由于产销关系相对固定,所以使用率并不低。
|美日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运行条件|(一)农产品流通主体需要具备较高的组织化程度
美日农产品流通模式下的市场主体为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等,这些流通主体经济实力普遍很强,规模较大。美国农产品流通中的流通主体为农业合作社或者产销联合组织。农场主为了扩大规模,自发组织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如农业技术合作社、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共同使用农业设备合作社等。多样化的合作社为农场主提供了各种便利服务,大大提高了单个农场主的竞争实力,使其在市场中享有更多的定价权。
从当前来看,美国农业合作社达到6000个,共包括约500万社员。产销联合组织是一种将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分别与农资供应环节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实体,它的存在保证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日本农协是重要的农业经济组织,它是在政府扶持下成立的群众性经济组织,该组织属于民办官助性质。日本农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错综复杂的网络体系,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它所设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覆盖范围能够实现全国100%覆盖。日本有超过80%的农产品由农协专门负责供应,几乎约90%的农产品经农协销往全国,很少有农户不属于农协成员。正是有了农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被打破,同时也集中了农户分散力量,更好地实现了日本农产品的流通。
(二)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由交通设备、搬运设备、仓储设施等组成。农产品属于特殊产品,它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不但需要建立起交通条件良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而且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如美国在21世纪初的公路通车里程就超过了640万km,其中包括9万km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便捷的交通条件,美国农产品主要生产区域成立了产地批发市场,并在靠近车站的区域成立了销地批发市场。在美国农产品流通环节,表现出显著的机械化特征,大量的运输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常设在离港口较近的交通枢纽中心,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建立起专门的保温设施、冷藏设施、输送设施以及包装设施等,其不仅扮演着商品集散地的角色,而且真正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流通主体。
(三)农产品流通技术要求先进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新鲜,而冷链物流技术有利于农产品保持新鲜度,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因此应当将冷链物流技术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美日两国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日本冷链技术十分先进,不仅设立了冷藏库、运输中心,而且还建立起先进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分析发现,日本约有超过95%的农产品采用的是冷链物流技术。日本的保温汽车约12万辆,而美国的数量更多,保温汽车数量超过20万辆,所以美国农产品冷藏运输率比一般国家要高。除此之外,美国对农产品包装也很重视,统一包装不但便于产品的流通,而且也能降低农产品的损耗。
(四)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需要及时
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是否及时,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流通效率,美日两国格外关注这一点。美国拥有自己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由专门的机构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包括需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农产品库存量等,同时还设立了百家以上农产品新闻办公室,为人们提供咨询服务。美国还监控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美国掌握着全世界14家大型城市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信息,这些信息对美国农产品流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日本农业统计司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各大批发市场会通过网络途径及时发布农产品信息,包括价格信息以及销售信息。日本农协会根据掌握的信息数据预测农产品市场的未来行情,并及时将市场信息向协会成员公布。
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升级和城市规划的调整,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已难以适应时下消费需求,以及零售业快速进步导致的交易量分流,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商务部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起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强调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
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7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物流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2017年比重已降至1.46%。
其中,由于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和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环节,并且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运输规模小,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储存加工保鲜成本、流通中介费用等偏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因运输、包装的不统一等物流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流通过程中多有质量问题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另外,一些出口农产品因为质量安全标准问题屡屡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甚至被封杀,严重影响了农民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
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观点:
展望2018年全年形势,在全球农产品供需继续保持总体宽松格局和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联动加深,国际汇率变化、贸易政策调整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叠加,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将更加复杂。
近几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到了爬坡升级的新阶段,传统落后的对手交易模式正受到各类先进交易方式的挑战。有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批发交易中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0年的80%以上下滑至2016年的66.9%,而这一比例在2012年还保持在75%左右。农产品批发市场占有率下滑与近年来的农超对接、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直供等渠道分流有直接关系。
尽管随着京东、天猫等各大互联网平台抢滩生鲜市场,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先天优势不断弱化,但电子商务和批发市场二者各有优势,前者在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后者在物流、体验和服务方面有优势,只要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业内普遍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要主动与互联网相融合,搭建自己的大数据系统,并为下游市场提供更专业完善的服务。2017年,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字化改造进程加速,搭建大数据平台就是一个表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线上可以产生大数据,而大数据对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精准营销、食品追溯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生产端能更加直观了解市场的总供给、总需求。有了大数据平台,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前瞻预计,到2023年,农产品流通市场空间将接近5万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