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4万亿美元
我国慢阻肺病高发形势严峻
一直以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共同被列为全球四大类慢性病,对国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约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年龄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
“慢阻肺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过亿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慢阻肺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
“不仅如此,在我国仅有10%左右的患者被正确诊断。一些二级以下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常存在肺功能检查不完善、吸入药物配置不足的问题,同时基层医生对于规范吸入治疗的认知也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病不仅对健康造成危害,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阻碍。据相关论文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的30年内,全球204个国家或地区慢阻肺病将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他们估计,如果维持现状,不加大对慢阻肺病防控的投入,全球慢阻肺病对宏观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为4.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4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疾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考虑慢阻肺病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慢阻肺病降低了国民收入的净可用性,阻碍了物质资本的积累。若不及时防控,重症慢阻肺病治疗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慢阻肺的治疗与管理挑战
要推动COPD的诊疗进展,使更多患者受益,就需要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富强教授分享到,目前全球COPD的药物治疗仍面临挑战,仍缺乏可逆转潜在的气道重塑、肺气肿及血管异常等疾病特征的药物疗法。目前仅有780个COPD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而在过去的30年仅有一种新的药物类别批准用于COPD治疗。因此迫切需要更多探索新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干预靶点的研究及药物研发(如靶向生物制剂及植物药)。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中低收入国家COPD的药物可及性急需提高,中低收入国家中仅有10.3%实现了SABA的可及性,仅有6.3%实现了ICS可及性的目标,同时有50%的患者不能支付COPD的药物治疗费用,而在中上等收入国家有33%的患者无法支付COPD药物治疗的费用。
吸入给药是COPD治疗的核心。据统计,全球约有2/3的COPD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因此需格外重视吸入装置使用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因症状轻微、效果不明显、担心副作用等原因,仅20%~60%的患者对于吸入治疗有良好依从性。中国一项研究调查了来自12所医院的4796名COPD患者,结果发现33.2%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停止用药(图6)。医疗实践中应提高患者吸入药物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吸入装置使用的准确性。
有相关论文指出,目前107个中低收入国家仍缺乏慢阻肺管理指南,占全球人口的30.2%。2022年一项研究发现,全球COPD长期管理服务的提供存在多方面障碍,包括缺乏COPD管理服务的组织协调,缺乏筛查服务的协调,缺乏跨专业的交流合作,治疗依从性不足等。
2016年至今,我国陆续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摘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广40岁以上或慢性气道疾病高风险人群进行每年肺功能检查,为COPD高风险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及其他全程干预和管理服务,落实COPD防控政策,切实推动早诊早治和全程管理。
此外全球COPD管理建议,推动早期全程防控,强调远离烟草暴露、一级预防及提高肺功能、扩展COPD诊断工具、探索能够逆转治愈COPD的治疗方法,迈向消除COPD的未来。
总而言之,虽然近年来对于COPD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但COPD带来的社会负担仍在加剧,有必要采取戒烟行动预防。COPD仍存在漏诊、延迟诊断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更新诊断标准实现早期诊断,仍需要更敏感及便捷的工具识别和管理COPD急性加重。同时,需要提高COPD药物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完善患者管理,从而迈向消除COPD未来。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