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称量整车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由大到强,迈入城轨新时代。”6月12日至14日,以此为主题的“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400余位管理部门代表、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进行了深入探讨。
根据《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统计年报》,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33公里,新增运营线路880公里。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重建设轻运营”“建设运营交接不协调”“行业人才不足”等运营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轨道交通基本概况
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包括三种:大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中运量的现代有轨和BRT,小运量的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舒适度高等特点,采用地铁或轻轨可以有效解决 大城市的道路拥挤、出行难问题,而现代有轨电车适用于中等城市或郊区,兼具速度较快,运量中等,造价成本低 等优势,且轨道可以铺设在路边草坪或铺在原道路上共享路权,对道路交通妨碍很小。
于7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优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介绍,在技术装备方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称量整车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信号、自动售检票、车辆牵引传动、列车制动等核心系统,已经能够与国际同行同台竞争。
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及投资情况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不 含港、澳、台)共有31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965公里(不含国铁运营具有城轨性质的线路);另有11个城市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运营里程约233公里;已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的有53个城市,规划建设规模超9000公里。
目前在建规模约5770公里,每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近4000 亿元。到2017年年底还将新增2个城市(厦门、贵阳)开通运营轨道交通,全年可新增运营里程约669公里(另有新增现代有轨电车约26公里),总运营规模将达到约4700公里,如果加上已经投入运营的现代有轨电车,则总运营规模将超过5000公里。
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城轨交通完成投资3847亿元(同比增长4.5%),在建线路总长5636.5公里(同比增长26.7%,共48个城市在建线路228条),均创历史新高;可研批复投资累计34995.4亿元。到2017年至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城轨交通年均将完成投资略超4000亿元,在建和待建的城轨交通项 目将带来巨大的轨交设备需求。按照2016年城轨交通运营3727.5公里和运营 车辆23791辆计算,53个城市共计约5770公里的在建城轨交通线路将带来约36827辆的城轨运营车辆新增需求。
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在内的大城市均拥有轨道交通,徐州、南通、芜湖、绍兴、洛阳等三线城市也已经入列,轨道交通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建设和投运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更多的城市不仅仅是满足于拥有轨道交通这样一种交通方式,而是步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形成了具备线路数4条以上,线路关联形成网格状,基本连通、覆盖城市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中心城区1公里半径内能找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点布局可达性强;换乘站3座以上,不同线路间可实现无障碍换乘的多线路组成线网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装备和运营管理经验正在大步“走出去”,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商开始由出口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转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34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线路有155条,运营总里程达4642公里,形成了以地铁、轻轨为主体,其他制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同时,目前还有4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预计十三五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
2017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83亿人次,北京、上海、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都超过了50%,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日益凸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的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发车间隔等运营关键指标也都提升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轨道交通除了在运营规模、通车里程上有了长足发展,整个轨道交通产业也飞速发展。在技术装备方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称量整车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已经具备轨道交通产品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信号、自动售检票、车辆牵引传动、列车制动等核心系统,已经能够与国际同行同台竞争。
在企业走出去方面,经过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几乎覆盖了所有上下游产业链条,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企业,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正在由装备产品出口,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 一体化服务出口转变。
强化安全保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在安全支撑保障方面,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作业时的有关程序要求,要求作业单位要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明确保护区作业巡查有关要求,对地面、高架线路沿线建(构)筑物等妨碍瞭望和侵界情况的处置进行了规定,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保护。规定了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行、影响运营安全的禁止性行为。
应急处置能力方面,要求运营单位健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预案体系。对运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应急救援装备和队伍、应急值守和报告等提出明确要求。明确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要求,建立运营安全重大故障和事故的报送制度,不断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水平。
同时,轨道交通要立足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出行需求,建立运营服务质量承诺制度,规定运营单位要向社会公布运营服务质量承诺,行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评,并向社会公布结果,要建立投诉受理制度,监督运营单位不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
校企联动共解人才短缺困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人才不足也成为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周晓勤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发展迅猛、基础薄弱,加剧了人才不足的困局。
周晓勤认为,受到培养能力匮乏、制度建设滞后、资源统筹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影响,又造成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根据中国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规划(2016-2020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缺口9万人,在职人员培训缺口将达到23万人。
今年3月,北京市京港地铁试点启动地铁领域28个工种初级和中级的技能鉴定,还将陆续增加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评定。一些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正在通过搭建内部人才鉴定机制,提高轨道交通人才水平。
而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传统的行业教育培训的知识结构也有些脱节。传统职业教育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难以形成资源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大发展带来对人才的井喷式需求。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技术教育与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刚建议,城市轨道交通高校、职业学校通过与地铁运营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定期赴企业学习最新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校企联动、产学融合协同发展的模式。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