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产业现状规模、产业链、现存问题、竞争格局及未来方向分析
啤酒是以麦芽、水、啤酒花和酵母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成的含二氧化碳低酒精度饮料。按工艺可分为纯生啤酒、熟啤酒、精酿啤酒等;按色泽分为淡色、浓色和黑啤。
行业现状及规模分析
中国啤酒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波动。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为6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然而,整体啤酒市场的规模在2024年约为1700亿元,同比下滑4%。这表明精酿啤酒作为细分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传统啤酒市场则面临挑战。
2024年中国啤酒产量为3521万千升,同比下降0.6%;销售规模约1700亿元,同比下滑4%,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类。
同时高端化分化明显,高端啤酒销量降幅(2.7%)优于整体市场(5.8%),白啤成为增长主力,鲜啤受餐饮渠道疲软影响表现平淡。
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环节
原材料供应商:啤酒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大麦、啤酒花、酵母和水。大麦主要用于制作麦芽,啤酒花提供独特的香味,酵母用于发酵,水则是主要成分。中国的大麦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而啤酒花则主要依赖美国和德国进口。
包材供应商:包装材料如玻璃瓶、铝罐、纸盒和标签等在啤酒成本中占比较大,这些材料供应商为啤酒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中游环节
啤酒生产商:中游环节主要是啤酒生产商,他们将上游提供的原材料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转化为啤酒。生产工艺包括糖化、发酵、过滤和包装等步骤。糖化是将麦芽溶解于水制成麦芽汁,发酵是将冷却后的麦芽汁加入酵母进行发酵,过滤是将发酵后的啤酒澄清。
下游环节
销售渠道:啤酒通过商超、酒吧、餐厅等线下渠道以及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啤酒产业链各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活力与发展的行业。
行业现存问题分析
首先,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产量和营收双降。2024年,中国啤酒行业产量同比下降0.6%,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7%,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类。具体表现为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自2013年的峰值33升降至2023年的27升,90后和00后对啤酒的消费占比仅占32%,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低度潮饮和预调酒。
其次,高端化战略遇阻。近年来,啤酒企业纷纷向高端化转型,但这一策略在2024年显露出疲态。高端化不仅是利润增长的引擎,也是行业生存的共识,但高端市场的增长空间收窄,竞争白热化。
此外,行业分化加剧。在消费升级与存量竞争的双向挤压下,啤酒企业经历新一轮分化。一些企业通过高端化和差异化突围,而另一些企业则在同质化竞争中陷入增长瓶颈。
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主要竞争者包括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和竞争力有所不同,形成了明显的市场分层。
华润啤酒:虽然其年均销量一直位居中国第一,但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青岛啤酒:在中高端市场表现突出,与百威亚太一起处于第一梯队。
百威亚太:市场份额领先,特别是在高端市场。
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的份额,但相对前两者稍显弱势。
其他企业:如珠江啤酒、惠泉啤酒、兰州黄河等,主要在中低端市场竞争。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多元化战略
啤酒企业正在通过多元化战略来拓展业务范围,减少对单一产品的依赖。例如,一些企业推出了无糖茶、汽水、功能性饮料等新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这种多元化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还能在传统啤酒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增长点。
高端化战略
高端化战略是啤酒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尽管高端化进程在2024年受到一定影响,但高端啤酒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且有望持续增长。国内啤酒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和价格提升是推动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端化战略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还能通过提高产品均价来增加收入。
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也是啤酒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一些啤酒品牌开始涉足黄酒、茶饮等其他酒类市场,通过跨界合作来拓展市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