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效益,需要市场支撑。旅游者的参与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充足的市场保障。旅游者与农民的互动,将是农民丰收节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喜悦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体现。该节日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对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农村部提倡各地因地制宜办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我国是农业大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农业品类齐全,可以预见未来的农民丰收节将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呈现不同类型的节日形式。可以预见,旅游有望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部分地区的丰收节将具有旅游属性,成为特色旅游节庆活动。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举办了系列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旅游节庆活动,为此次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未来,旅游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休闲观光成为国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广大城市人口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位农村风情、体验乡村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休闲旅游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市场之一。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8亿,国内旅游人数50亿人次,这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的节日,农民是节日的主角,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丰收节不能成为农民的“独角戏”。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效益,需要市场支撑。旅游者的参与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充足的市场保障。旅游者与农民的互动,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办成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节庆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农民丰收节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凸显文化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优秀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立足乡村文明,真正发挥“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于保护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的典范,成为展示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次,要突出体验性。旅游是突出体验的活动,只有能够带来良好体验的节庆活动才能产生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吸引游客,必须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从旅游者体验入手,努力创造全方位、立体化感受。在活动设计上要能够让城市旅游者融入其中,参与互动,深层次地感受乡村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旅游体验。
再次,要坚持乡土性。差异性是旅游的重要特征,对于城市旅游者来说,回归乡村的目的主要是感受乡村文化,这种乡村文化与城市生活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做成受城市旅游者欢迎的节庆,必须坚持乡土性。乡土性要求以农为本,展现原汁原味的农村生产和生活,切忌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最后,要提倡特色性。特色是旅游节庆能否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各地应该加强创意策划,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民族特性、地域特性、文化特性,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丰收节庆品牌。在特色基础上凝练主题,以特色主题吸引细分市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兴趣。主题要时时更新,不断创新。在突出主题基础上,整合资源、提高品质、加强宣传、塑造品牌,提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发挥节庆活动的经济、文化、社会辐射效应。(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