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推进传感产业园的建设,已经在智能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
智能加油机自动识别车牌、“刷脸付款”,擦窗机器人高效便捷,更有可以与人“对答如流”、集多种传感器于一身的小可爱机器人……传感器产业正迅速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花落”郑州,这与郑州的产业优势分不开。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市在智能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环境检测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涌现出了以汉威科技(300007)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郑州中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云翻译平台的智能翻译手表,郑州邦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具备边框精准探测、智能路径规划、原点记忆功能的擦窗机器人,新开普(300248)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人脸识别平板终端……来自郑州的10家特装企业、24家标准企业的新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的最新成果及系统集成应用,集中展示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场景。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五洲介绍,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是智慧产业最前端的关键性技术和技术性产业,精准的感知、数字化的感知是智慧化的前提。“目前,郑州高新区集聚了汉威科技、新天、光力等一批优秀传感器企业,并且在北斗定位授时、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集聚了重要资源,具备大力发展传感器技术与系统产业的良好生态。”姚五洲告诉记者。
“传感器技术是人们走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
尤政认为,郑州要把传感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首先要从人才上着手,形成良好的本土人才环境,同时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落户郑州;其次要在研发环境上下功夫,建成传感器制造、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和服务平台一起构成“创新链”。
郑州要发展传感器产业,还要注意与地域优势相结合,构成“产业链”。尤政说:“要把产业梳理一下,把本地产业所需传感器首先变成自主可控的市场。传感器有了市场空间,形成‘产业链’,就能促进技术更新,就能带动企业发展。”
“以传感器为纽带,建一个传感器研发与生产基地,这充分展示了郑州的魄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表示,以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为契机,郑州一定能整合研发资源、促进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研发基地和产业链。
“传感器是一个细分度十分高的市场,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做到一家独大。郑州如果能在细分市场里培养一批隐形冠军,那么不仅可以做大郑州市整个传感器产业,而且对于中国传感器事业也是很大的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认为,在发展传感器产业方面,郑州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经有汉威等一批领军企业,有着相当成熟技术积累,未来非常有希望做大做强。
记者了解到,郑州高新区初步确定了“一核一谷”“两园六点”空间布局,以汉威电子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作为核心布局传感器产业的先导区,未来在天健湖周边打造3平方公里至5平方公里的千亿元级智能传感器组团,打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完善的行业生态圈。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说,在新一轮发展中,高新区明确了“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确立了2025年建成千亿元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深刻分析了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结合高新区自身基础,决定将传感器作为智慧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王新亭表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