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市场驱动、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推出100项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打造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基本形成产品丰富、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发展均衡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
针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十四项政策举措。一是丰富赛事活动,完善赛事体系。大力发展职业赛事,支持引进国际重大赛事,引导扶持业余精品赛事,积极培育冰雪体育赛事,促进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二是壮大市场主体,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中介机构,引导消费理念,改善消费条件。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健全产业标准,打造发展平台,深化国际合作。
为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意见》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相关审批事项,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完善相关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明确了相关支持措施。《意见》要求强化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务求取得实效。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意见》印发后,体育总局将按照文件相关要求,会同各有关方面,细化任务分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体育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说,《意见》的制订本身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虽然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已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扶民介绍,目前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有效供给不够充分的问题。体育赛事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大众体育消费的需求和对体育市场的把握也不是很准。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创新能力也不是很强,对研发投入力度不大,品牌附加值比较低。整体来看,世界著名的品牌赛事很少,总体规模也不大,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以及市场成熟度都还比较低。公众体育消费意识还不够强,体育消费还没有成为普通民众生活性消费的必要组成部分。
刘扶民说,出台这个意见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从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坚持市场驱动、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强化相关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意见》的出台将会大力推动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对于备受关注的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对与举办体育赛事相关联的审批事项,相关部门不得要求赛事主办方提交体育部门的审批材料。对此褚波解读说,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进行进一步“放管服”,是在“放”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强监管,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
政策法规司司长褚波说,这个文件中确实提到了今后一些体育赛事不再需要体育部门的审批材料,但并不等同于以后举办体育赛事就没有一定的必要条件,只是从形式上的审批管理角度来说,体育部门不再进行审批,从而进一步释放活力,增强内部发展的动力。
褚波表示,今后全国各地的项目部门或体育部门将把办赛的系统规范、参赛的指引和标准都制订起来,也希望全社会都能按照规范、标准和条件来举办群众性、商业性赛事,才能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