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进程
到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要突破自动驾驶智能芯片、车辆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载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等级水平,自动驾驶智能芯片图像处理、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等计算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与关键技术相对薄弱
为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落实《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部署的智能产品、核心基础、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等重点任务方向,工信部近日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在智能产品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揭榜首要任务之一。《方案》的出台,将有力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实现商用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首先,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其次,对揭榜攻关成功的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广,树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标杆,培育行业龙头,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第三,聚焦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短板,尤其是针对单一企业难以解决的行业共性技术,促进创新要素更多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
《方案》提出,要求到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要突破自动驾驶智能芯片、车辆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载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等级水平,自动驾驶智能芯片图像处理、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等计算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目前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与关键技术研发相对薄弱,尤其在整车研发、传感器、计算平台等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道路交通智能化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晚。
从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进程
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进程。
(一)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强汽车、电子、信息通讯等企业资源整合,依托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感知、决策、控制、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进行联合攻关,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面临的难题。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集合产业的各种科技资源与研发力量,加速推进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二)健全完善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标准法规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开展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测试评价、信息安全及其他关键技术制定统一标准。积极开展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交通规范制修订工作,推动实施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测绘法》等法律的修订或部分条款豁免,完善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的保护,建立健全智能网联信息和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三)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基于多场景的示范应用
依托我国现有测试示范区的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测试示范区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成果互认、数据库共享。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在港口、工业园区、仓库等多场景下进行示范应用,在示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应用。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场景,探索构建道路交通场景库,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开发测试、安全性评价与能力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四)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
强化汽车领域与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之间的人才交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锻炼一批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创新团队。制定吸引创新人才的激励政策,建立重大智能网联汽车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加大从国外和跨国企业引进领军人才和技术研发骨干的力度。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协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五)不断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依托国内诸多有利条件,结合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取长补短,扩大和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5G等国际标准法规的参与力度,争取主导地位和更大话语权。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国产智能网联汽车品牌。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