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城市商业酒店综合体项目申请报告
产业准入分析
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2、有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作前款的规定。
外商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外,还应当依照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行政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条件不予登记,应当说明理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登记进行审查时,应当听取同级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的意见。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章程
3、验资证明;
4、企业法定代表的身份证明;
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专业技术人员和开发经营业绩等,对备案的房地产开发核定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010年已成为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的一年,受宏观调控影响,行业准入壁垒必将进一步提高,为优势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下一个调控要点将是通过税收政策、规范土地市场、强化金融监管、调整供求关系等措施,达到调整结构、稳定房价和加强住房保障等目的。土地和金融方面的紧缩,带来的是房地产行业准入壁垒的提高。这对大部分实力不强的房地产企业意味着市场空间的收缩,而对实力强大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行业整合加剧给他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平抑房价的同时,将引导房地产市场向有序、健康、集约化方向发展,规范市场的结果将促进规模和实力并存的房地产企业加速发展。
以实力强大的行业和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并购重组将成为行业趋势,在这种趋势背后,是优势企业对土地、资金、市场的新一轮整合,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未来数年内将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将进一步推动有限的资源加速流向资质高、资信好、开发业绩良好、品牌效应明显的房地产企业。资源重新配置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将强化消费者、投资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对优势企业的信心,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金资源。
随着行业整合的加剧,房地产聚集状况将最终促进一批全国性地产巨头的出现,这些地产巨头将占据中国主要地区、重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他们的经营方式、开发理念将对中国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其他中小型公司进入市场形成实际的壁垒。
房地产有限公司是以房地产项目开发、销售商品房为主营业务的现代企业,是经建设局批准成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具有贰级开发资质。符合国家相关行业准入标准。
四、拟建项目取得规划选址、土地利用等前置性要件的情况
目前,公司已经通过政府招拍挂取得地块使用权,同时,获得规划局土地相关规划通知。
第二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本项目不是资源消耗型项目。本项目做好节能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采取措施,加大对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加大节能门窗、节能产品的推广,力争本项目建设成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本项目酒店公寓实施节能65%的建设标准。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单位及拟建项目情况3
一、项目单位情况3
二、拟建项目情况4
(一)项目名称4
(二)项目建设背景4
(三)建设地点4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5
(四)总图及工程技术方案7
(五)配套公用辅助工程16
(六)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4
(七)招标方案25
(八)管理方案27
(九)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28
三、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28
(一)发展规划分析28
(二)区域规划分析29
(三)产业准入分析30
四、拟建项目取得规划选址、土地利用等前置性要件的情况32
第二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3
一、资源开发方案33
二、资源利用方案33
三、资源节约措施35
(一)节能概述35
(二)能源指标核算35
(三)节能标准设计依据35
(四)主要能源含耗能工质的品种及年需要量36
(五)节能措施37
(六)节水措施38
(七)采暖通风节能39
(八)电气节能39
(九)其他节能措施40
(十)建筑节能40
(十一)能源管理41
(十二)太阳能利用42
第三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3
一、生态和环境现状43
(一)环境现状43
(二)生态状况分析43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5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5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7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8
(一)环保方案设计原则48
(二)施工期环境防护措施48
(三)运行期环境防护措施50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
四、特殊环境影响51
第四章 经济影响分析52
一、社会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52
(一)项目投资概算52
(二)财务评价分析56
二、行业影响分析58
(一)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58
(二)完善地块周边基础配套,提升区域发展价值59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59
(一)促进商业经济发展59
(二)增加政府税收,形成新的商业发展圈60
(三)消费带动作用60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60
第五章 社会影响分析60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60
(一)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60
(二)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61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62
三、社会稳定风险分析62
(一)概述62
(二)编制依据63
(三)风险调查65
(四)风险识别67
(五)社会稳定性风险估计73
(六)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76
(七)风险等级82
(八)风险分析结论84
四、其他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84
(一)风险分析85
(二)投资风险的控制86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