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已获总额为1.2亿元的A+轮融资

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了,不过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因此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7月8日消息,近日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识技术”)对外宣布已获总额为1.2亿元的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泓御资本领投,枫和创投等跟投。
本轮融资后,一方面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将全力扩大优势产品市场推广力度,推进虹膜识别技术在智慧公安、智慧物联网、智慧家居等市场领域落地应用,包括消费电子产品虹膜锁、安防应用产品智能门禁等,并重点面向公共安全、金融等行业应用市场提供虹膜采集/识别系统、虹膜数据库、智能比对引擎整体解决方案。
虹识技术成立于2011年,核心技术团队来自美国林肯大学、德国歌德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院校。虹识技术曾在2015年2月完成1000万元的Pre-A轮和2016年5月完成5000万元的A轮融资。次轮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核心算法的升级、芯片的研发制造,以及加强市场推广。
虹膜识别技术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因此市场潜力巨大。权威机构预测,虹膜识别技术占全球生物特征识别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2020年总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均增速为36.6%。
在软件算法方面,虹识技术拥有较为先进的核心虹膜识别算法——Phaselirs™。另外,其一大核心优势在于将算法集成到了FPGA芯片中,形成了乾芯系列虹膜生物识别智能芯片。
另外在硬件设备方面,虹识技术自主研发了虹膜识别所需的光学镜头,并可根据用户的尺寸需求,设计制造用于手机手表的微小镜头、用于门禁的中型镜头,以及用于摄像机的大镜头等。
在盈利模式上,虹识技术可以提供算法授权和硬件销售服务。在市场推广方面,虹识技术和数十家集成商、代理商达成了合作关系,帮助虹识技术迅速拓展市场。
虹识技术董事长易开军表示:“除继续给业界提供能进行边缘计算的各类虹膜识别终端设备和能进行大规模虹膜比对的中心计算终端设备外,未来五年,公司也将着力加速建设大型虹膜生物识别数据库,为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和金融安全提供大规模高精准快速的身份识别解决方案,实现生物识别全天候全方位覆盖的企业目标。”
生物识别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40亿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了智能手机及其他产品中,2013年9月,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手机iPhone5S面市,2017年3月,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三星S8面市,2017年9月,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iPhoneX面市。
目前,众多国际国内电子产品厂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集成商纷纷推出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相关工程项目与应用方案也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生产制造、医疗卫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军事等行业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达到98亿美元。2016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市场规模在150亿美元左右,到2021年这一数值将增加至305亿元。
指纹识别占比依然最高,人脸、虹膜等识别技术增长迅速
被用来区别身份的人体生物特征主要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其中,生理特征是人与生俱来的,主要包括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而行为特征是人后天形成的,主要包括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较为主流的识别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语音识别等五类。
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观点
生物识别技术虽不断获得突破,但障碍仍然存在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不断出现新突破。在人脸识别方面,国内已有众多厂商做到了超过99%的准确率。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最新的排名上,国内的人脸识别厂商大华股份达到99.78%,腾讯和平安科技均达到了99.8%的准确率,技术上的进步有望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在虹膜识别方面,虹膜的身份识别解决方案领域EyeLock LLC公司已经推出在60厘米范围内验证身份的新技术。该技术可安装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以及汽车、医疗保健和其它网络边缘应用中。
但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仍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能否解决现有技术瓶颈成为生物识别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比如,在目前主流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相对成熟,应用比较广泛,但却较容易被复制;人脸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采集图像的过程中易受到光线等因素的影响;虹膜能成像的距离很窄,如果用户的姿势稍有不对,就有可能采集不到清晰的虹膜,同时识别距离远近、复杂光线环境、睫毛遮挡、异形瞳孔等问题也影响虹膜识别的精准度。
生物识别领域的主要上市公司代表有欧菲光、汇顶科技、合力泰、硕贝德、汉王科技、川大智胜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将近30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而生物识别又是这些企业发力的重点方向,目前超过15家企业已经涉足生物识别领域。业绩方面,欧菲光遥遥领先,汇顶科技、合力泰、佳都科技等均表现不俗。而新三板的生物识别公司无论在营收,还是利润方面都稍逊一筹。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