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将在2018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为5~10亿美元
此前,在2018安博会期间,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向媒体表示,地平线将在2018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为5~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一家和英特尔规模相当的芯片公司,以及一家顶级汽车厂商。此次传出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成立仅有三年的初创公司,地平线却得到众多资本青睐。地平线机器人现有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IntelCapital、嘉实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晨兴资本、线性资本等。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地平线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获得5轮融资,包括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以及之后千万美元及以上的四轮融资,其中,2017年10月的A+轮融资金额更是达到数亿美元。
自动驾驶一直被各大玩家视为重要方向,包括国内BAT,以及国外苹果、谷歌等都有布局这一领域。2015年7月,前百度IDL研究院副院长余凯离职,创办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致力于打造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平台,地平线也成为中国最早提出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的初创公司。并在2017年12月发布了第一代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即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系列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系列芯片;目前,地平线与奥迪合作,在无锡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此次融资是中国新兴人工智能芯片企业获得的最大笔融资之一,此时也正值中国积极发展半导体行业之际。
中国对半导体进口的依赖度甚至超过了石油,因此正在投入大笔资金发展本土芯片行业。
但由于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仍然较台积电和英特尔落后几代,所以这批新兴的芯片企业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
“关于届时会有多少无人驾驶汽车,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投资银行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师马克·李(Mark Li)说,“但在我看来,这需要一段时间,但我们在此过程中会在汽车中增加越来越多的无人驾驶功能——除此之外,一些芯片还可以用在其他领域,例如人脸识别监控。”
虽然投资者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热情有所降温,但美元基金规模仍在扩大,一些创业公司依然可以获得数十亿美元融资。私募股权公司仍在筹建美元基金,最近的一只是香港的PAG筹建的60亿美元基金,高瓴资本和KKR也都筹集了超过90亿美元投资中国。
瑞士银行估计,将人工智能从云端转移到设备这个市场到2021年的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地平线机器人和眼擎科技等中国公司相对于国际领头羊的规模仍然很小,但他们却可以获得充裕的风险投资和强大的政府支持,因而有望促进其未来的增长。
地平线机器人现有的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和创新工场。
Marbridge Consulting董事总经理马克·纳特金(Mark Natkin)说:“他们正在取得进展,并且在汽车行业得到了一些重量级合作伙伴,跟奥迪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