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三板非金融类企业最大的融资案出炉
本周,2018年新三板非金融类企业最大的融资案出炉,挂牌企业杉杉能源抛出了一份总规模不超过20亿的股票发行方案,以24.19元每股的价格发行8267.88万股。
实际上,将2018年至今新三板所有企业的定增案都计算在内,杉杉能源此番定增也可以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众诚保险25.6亿的定增。
对于非金融类企业而言,2018年在权益市场尤其是新三板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融资不易,今年至今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同比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此时杉杉能源的定增方案也为市场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因素。
与此同时,杉杉能源此番融资还有另一重意义,作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代表,在A股再融资收紧之时,杉杉能源也向市场证明,子公司在新三板市场融资可以成为上市公司体系重要的资本运作方式。
三板年内最大融资
2016年2月16日杉杉能源挂牌新三板之后一直是受到市场关注的明星公司,是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也号称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以钴酸锂(LCO)、多元正极材料(如NCM、NCA等)为主,此外还包括锰酸锂(LMO)正极材料等,客户包括ATL、比亚迪、力神、LG等。
根据杉杉能源的融资方案显示,此次合计发行股份数量8267万股,每股价格24.19元,所有发行对象以现金形式认购。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募集到的资金则用来补充经营性流动资金、归还股东借款及银行借款等。
一位杉杉能源的内部人士8月29日告诉记者,“这几年公司发展比较快,产量也一直在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不小,有些时候也从上市公司那边陆续拆借了不少资金,这次融资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司快速发展所产生的资金缺口。”
这笔20亿的定增融资也轰动了新三板市场,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超过5亿元以上的大额融资并不多,尤其是非金融类企业更是融资难。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融资预案规模超过5亿元的企业仅有7家。
此次认购杉杉能源股票发行的投资者仅有两家,分别是广州舟融言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迈捷投资有限公司。
两家投资机构的背景分别是海尔和吉利,一掷千金的背后显然不是单纯的短期财务投资,尤其对吉利旗下的迈捷投资来说。
“吉利这边的投资显然是有产业协同的考虑,车企入股新能源上游的公司也合乎产业链扩张的逻辑。”杭州泽浩投资投资总监曹刚8月29日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能源的对标企业当升科技在2017年底也完成了一轮大额融资,融资规模为14亿元。而对比认购杉杉能源和当升科技定增的投资者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场和A股市场的差异。
当升科技的投资者分别为泰达宏利基金、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人寿资管等几家。相比之下,不难发现,杉杉能源的投资者显然都是一级市场投资者。
“杉杉能源自挂牌之后并没有一笔交易,另外对比当升科技投资者来看就能凸显出新三板目前一级半股权市场的特征。”沪上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条线的负责人讲道。
在公布定增预案的同时,杉杉能源还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良好的业绩也为杉杉能源此次定增打下基础。
具体来看,得益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行业的爆发,杉杉能源2015-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迅速,从23.16亿元增长至42.60亿元。2018年上半年杉杉能源则实现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增长15.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10.52%,
如果此笔融资最终成功,杉杉能源投后的估值将达到140亿元,这也超越了其对标企业当升科技最新105亿的市值。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彭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道:“杉杉能源这次定增的估值20倍左右,作为行业龙头来说,有一些溢价是很正常的事情。”
上市公司融资新通道
杉杉能源作为上市公司杉杉股份(600884.SH)的子公司,此次大额融资也树立了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在新三板进行资本运作的样本。
新三板扩容后也不乏上市公司将子公司拆分挂牌新三板,截至2018年8月底,这一群体的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家。
在目前A股再融资收紧的大背景下,通过体系内子公司在新三板市场完成融资甚至是大额融资是具有操作可能性的方法。
与此同时,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8月25日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和新华社《中国新三板》联合举办的论坛上也特别透露将加大额融资制度,满足优质企业大规模融资需求和新经济企业的独特制度需求。
“相对于A股,虽然新三板公司无法公开发行股票,但在定向增发上却有一定的便利性,流程简单,耗时较短,亦可自行选择在挂牌前、挂牌同时或挂牌后发行股票。以往子公司依赖上市公司的财务输出,但挂牌之后子公司可自行通过定向增发在一级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如此也减轻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中科沃土董事长朱为绎8月29日讲道。
另一组数据也可以说明目前上市公司越发重视新三板这个平台。
记者从全国股转系统处获悉,20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购挂牌公司合计21次,涉及交易金额合计153.71亿元,占全市场收购交易金额的57.97%。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中挂牌公司拟摘牌比例有所降低,从2017年同期的72.73%降低到42.86%,反映出上市公司对挂牌公司保持挂牌状态的支持态度。
“上市公司和其子公司分属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市场,这样的搭配和安排可以最大化利用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前述沪上地区券商人士讲道。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