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血液制品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建设期:18个月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32.5亩(约为21,666.78㎡),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3,670.50㎡,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及附属配套设施。
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506.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421.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33%;建设期利息67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4%;其他费用510.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8%。流动资金9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0%。
项目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血液制品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血液制品的生产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另一方面,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开展血液制品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血液制品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血液制品的自给率,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当前,我国血液制品市场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部分产品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也带来了供应链安全的风险。通过自主开发血液制品,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其次,血液制品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引进国际先进的血液制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和管理人才。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血液制品的整体水平,增强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血液制品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血液制品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输血、免疫治疗等。通过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血液制品不足或质量问题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总之,血液制品项目的实施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抢救及某些特定疾病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不可或缺的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目前,我国血制品主要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
图表主要血液制品及用途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血液制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品品种已由最初的人血白蛋白发展到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等20多个品种,2023年全球采浆量超6.5万吨,国外企业数量从20世纪末超100家至目前仅剩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业,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而且CSLBehring、Baxter、Grifols、Octapharma等几家大型企业的产品就占了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80%左右,行业整体呈寡头垄断格局。根据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超900亿美元。
中国血液制品始于上世纪60年代。我国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国家对血液制品行业严格监管,我国采浆量仅占全球采浆量约18%,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仅14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超500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元,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血液制品产业链上游是单采血浆站,负责收集血浆原料;中游是血液制品企业,负责生产血制品;下游是需求方,包括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店,最终提供给患者。
近年我国血液制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已形成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为行业第一梯队千吨级大型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格局,但相比欧美成熟国家行业集中度偏低。长远来看,参照欧美成熟市场发展趋势,中国血制品行业必将走上政策引导及市场竞争推动下的行业整合之路,拥有资源、资金、规模等大公司优势愈发明显,领先企业与一般企业之间的分化日益加剧,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从总体发展趋势而言,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人口老龄化、医疗体制改革、血液制品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血浆综合利用能力提升、血液制品出口常态化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等因素影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未来仍将持续高景气度,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