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中金顾问的三个理由
全国独家的投资环境数据库、上公司投资数据库、产业用地交易数据库;
18年产业研究经验,每年发布超过1000分研究报告,每天媒体采访超过20次;
12年经验,数百项区域规划、园区规划、产业专项规划、产业地产策划经验;
紧密的线下资源、丰富的线上资源、大量的选址经验、成功的招商案例;
创新的产业基金解决园区和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项目落地,加速企业成长。
向合作的政府、园区及开发商,导入企业资源,每年超过50个产业项目落地;
与各地政府合作成立超过20只产业投资基金,总金额超过800亿元;
直接参与投资多个产业地产项目,亲历项目策划、拿地、规划、建设所有流程;
直接投资多个互联网创新项目,具有直接投资实操经验;
“产业规划+招商策划代理+产业基金”一体化服务
环节 | 1、产业规划 | 2、招商策划与代理 | 3、产业基金 |
---|---|---|---|
对象 | 省、市、县(区)、镇(街道)、新城、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及各类园区政府或管委会 | ||
待选 服务 内容 |
1.产业发展基础与竞争环境调研分析 2.国家、省、市各级产业政策深入研究 3.总体定位、产业定位与发展目标设计 4.园区开发模式、开发策略与融资模式 5.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研究与设计 6.产业发展路径、发展策略研究与设计 7.重点产业发展项目设计 8.产业功能、细分功能及项目空间布局 9.产业发展政策与保障措施设计 |
1.招商总体策略研究与设计 2.招商项目手册设计优化 3.产业与配套项目深度包装设计 4.招商目标区域与目标企业研究筛选 5.重点产业个性化招商策略设计 6.招商宣传手册、宣传视频设计优化 7.招商代理、招商信息合作 8.产业资源导入、项目考察谈判 |
1.产业基金需求诊断 2.根据需求设计基金产品 3.申请上级政府专项配套资金 4.设计招商加速器 5.设计企业加速器 6.按需引入各类基金投资人 7.组建产业基金 8.基金投资及运营 |
先编制“产业规划”确定发展战略与方向,然后针对性进行“招商策划”,最后再实施“招商代理”。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服务内容,既可以从前到后分阶段委托,也可以一次性整体委托。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年初,中金顾问启动了一项耗时一年多的大型研究项目,总结过去四十年我国各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在对300多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后,我们总结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四阶段理论:按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一个地方的发展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升级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前后有一定交叉,但又各自特征明显。我们有以下四个重要发现:
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这四个阶段必须一级一级往上走,无法跳过中间某一级。
在每一个阶段停留的时间,可长可短,不会太短,可以很长,而时间的长短跟战略的科学性与执行力高度相关。
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问题都不同,认清当地所处阶段、找准当前主要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是发展策略的关键。
每个地区必须解决好当前阶段重点问题,并为下阶段做好准备,才能迈上新台阶,否则将被长期困在某个较低阶段。
从我国当前区域实际发展情况看,部分偏远地区还处于起步期,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期和升级期,少数几个一二线城市处于创新期。阶段不同,基本条件和特征不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同,发展重点和策略因而也不同。各地应识别阶段、找准问题、针对施策。
阶段 | 特征 | 策略 |
---|---|---|
起步期 | 中西部五线地区,区位偏远,过去交通条件差,对外交通近些年才得到明显地改善; 经济总量较小,资源品和农产品加工占比较高,近年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及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 主要问题: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不大、实力较弱,产业竞争力很弱; 发展重点:找准重点发展产业方向,积极把握产业转移机会,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
双轮驱动战略 |
发展期 | 中西部三四线地区,区位条件一般,距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交通条件良好; 经济总量不够大,资源类产业还占一定比重,少量企业规模大有实力,产业链具备一定雏形; 主要问题:产业总体规模不够大,产业链较短,产业竞争力不强; 发展重点:打造产业集群,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 |
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
升级期 | 东部二线地区及中西部大城市,区位条件好,交通网络发达,常常能充分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 经济总量较大,重点行业的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竞争力强,高端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稳步发展; 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偏传统,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比重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 发展重点:提升旧动能,导入新动能,培育创新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
创新期 | 东部中心城市,产业以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重点领域科技水平领先全国、赶超世界; 产业体系呈现原始森林式的立体网络结构,创新能力强,能够自主孕育出新兴领域的独角兽; 主要问题:基础研究薄弱,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比还有明显差距,科技创新系统有待完善; 发展重点:打造能够吸引全球最高端人才、最前沿技术的创新型城市环境。 |
创新驱动战略 |
双轮驱动战略 —— 一轮抓本地特色资源深挖掘,一轮抓产业转移机会大招商
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 提升产业竞争力六步法:招商促进、政策保障、平台支撑、金融护航、龙头引领、集群聚合。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 三大举措:提升旧动能、导入新动能、培育创新力。
创新驱动战略 —— 以创新生态金字塔六要素为引领,打造城市创新体系。
抓本地特色资源深挖掘:要充分利用本地环境优势,把深挖本地特色资源与引入外部优质品种结合起来,把环境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抓产业转移机会大招商:研究跟踪全国及重点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趋势,及时把握招商机会,把招重点项目与打造产业链结合起来,培育发展重点制造业产业链。一产需要二产来提升,一产、二产需要三产来服务,设计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升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让富民与强县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当重点产业的产业链逐步完善后,可以参考后面的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进一步打造产业集群。
系统梳理本地资源、特点、发展脉络等,客观总结发展的优劣势,做到先知己;
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本地资源和产业特点、产业转移新趋势等,明确优先发展的产业;
集中资源和精力,重点支持和培育优先产业的龙头企业,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
完善重点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产业、基础设施或服务。
搭建园区开发平台、融资平台、招商平台(组织)等,依托平台推进招商工作;
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契机,争取国家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
抓住区域交通改善、产业转移等机遇和窗口期,集中精力吸引目标企业,打造重点产业;
培育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注重向目标群体定向宣传,树立区域产业招商品牌。
针对重点产业:某区域某重点(或首位)产业专项发展战略规划
针对产业体系:某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
针对招商引资:某区域某产业转移机会研究及专业招商策划
包括龙头项目引领和龙头企业引领。龙头项目是产业里的关键点,重点产业的启动和发展,跟龙头项目的引领有很大关系,所以各地方都提出要招大商、抓大项目;龙头企业是指地方的存量重点企业,在产业集群中起到关键的带动作用,政府一定要服务好,为企业的发展真正排忧解难,让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企业共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挖掘培育新的龙头企业,让集群内企业百花齐放。
在原有产业链基础上,从上下游补链、强链,从横向关联产业做好相关配套,提升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分工,充分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产业集群如果靠自然发展演化,通常需要一二十年才能成型,但如果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可以在几年就见到小成效,十年取得大成就。这个以十年为跨度的系统工程,显然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第二次产业大转移正在进行中,正是大招商、招大商的好时机。以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重点产业定位的项目为主,按照补全产业链和完善产业集群的方向去定向发力,研究目标企业发展战略,锁定重点企业,进行专业的定向招商。同时,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前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最新动态,从中及时捕捉最新的机会点,做到目标清晰,精准发力。
包括各种硬平台和软平台。硬平台是指承载投资项目的各类园区,如高新区、开发区、专业园区、孵化器等;软平台是指整合各种资源要素的服务平台,如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服务平台、产业基金运作平台、招商服务平台等。硬平台是最基础的保障,也是企业最关注的要素之一;软平台则体现的是政府的实际服务能力,是政府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发展一个新产业时必然面对很多新问题,在原有政策体系下会出现很多的“特殊处理”,如果所有的特殊都需要开会讨论、领导协调,那沟通协调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项目的推进也将举步维艰。将一个产业会涉及到的各种政策问题都打包到一个统一的政策文件里,所有的重要问题一次性批量解决,今后就只需要照章办事,遇到少量新问题,再临时处理。政策先理顺了,事情就顺了。
区域之间的竞争,除了产业环境的竞争,也是比实力、拼财力的过程。重资产的大项目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高科技的新产业项目更需要资金来滋养培育,而现有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也是普遍的问题。政府出部分种子资金做引导,成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融资担保基金、供应链基金,为新投资的项目和现有的企业,提供贴心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一些地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服务企业的软实力。
针对产业集群:某区域某重点(或首位)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针对产业竞争力:某区域某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针对园区平台:某区域某园区(平台)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针对招商引资:某区域某产业转移机会研究及专业招商策划
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 制造变智造+质造 腾旧笼换新凤 强化核心竞争力 打造全球行业龙头、世界品牌
找准切入点 搭链条建集群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产业竞争力六步法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选准创新方向 搭建创新平台 集聚创新人才 理顺创新机制 营造创新环境
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推动制造变智造+质造
找准切入点、搭链条建集群
选准创新方向、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理顺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
针对传统产业:某区域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针对新兴产业:某区域某(新兴)产业机会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
针对产业体系:某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及创新力培育)战略规划
针对招商引智:某区域某(新兴)产业转移机会研究及专业招商引智策划
不同的产业大方向,核心技术和依托的基础科学不同。电子信息类,核心在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软件算法,其基础科学是数学;装备制造类,核心在于机械、电子、工程、软件等技术的创新整合;生物制药类,核心在生物、化学、基因等技术,也依赖先进精密的设备;新材料类,是物理学、化学、特殊制造工艺的集合;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关键是电池技术,后期重点是无人驾驶技术。可见,不同的产业方向对应不同的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所以要先选定与当地产业方向匹配的创新方向,也才能对其他要素提供引导。
大学和研究所虽然人才济济,但最有效率的创新主体还是企业。而企业通常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创新只是增加盈利的手段,所以并非所有企业都真正重视创新。政府应通过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主动在研发创新上积极投入,培育出更多的高效创新主体。
创新的实施都是靠人才和团队,最顶级的人才才能创造最前沿的突破。要按照前面设定的创新方向,把“吸引人才主动来” 跟“我方主动去找” 结合起来,尤其对行业领军科技人才,要用招大商的力度去请大拿 ,打造“科学家+企业家+资本”的引智模式。
包括硬平台和软平台。硬平台是承载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的各种有形园区,包括科学城、研究所、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检测中心和孵化器等;软平台是聚合各类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包括技术协会、开放研发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
核心是打通三个环节,实现三通。一是打通基础研究与运用研发的衔接,二是打通运用研发与商业化运用的过渡,三是打通商业运用与金融资本的合作。第一个通最难,第二个通次难,第三个通已经不太难。第一通,国内能够做到打通基础研究和运用研发的典型企业是华为,如任正非所言,华为的创新已走到无人区,只有基础研究的新突破才能带来运用研发的大突破,现在产业演变速度太快,华为必须把基础研究和运用研发统一整合在企业内部,才能高效衔接,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我国的基础研究尚且薄弱,跟研发的衔接机制更加不成熟。关于第二通,症结在于我国大量高校和研究所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跟市场的衔接机制还没有理顺,我做我的研究,你搞你的市场,衔接断档明显;不过这一点近些年正在快速改善,但距离顺畅还有很大的距离。第三通,就是要把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各类金融资本,与创业创新紧密结合,打造“科技+金融”的高效合作机制。
高端人才对工作居住生活品质也有高层次的要求。打造一个文化包容、社会和谐、产业发达、商业繁荣、环境优美、教育优质、医保健全、生活便利的美丽温馨家园,才能够吸引高端人才来,来了后才能呆得住。所以,和谐美丽的环境,也是竞争力。
针对创新方向:某城市(某重点)创新战略方向专项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
针对创新平台:某城市某创新平台(硬平台或软平台)设计及实施方案
针对创新体系:某城市创新体系(生态)设计及创新环境打造战略规划
产业咨询案例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18年经验,超过1000个咨询案例!
中金顾问独创的“预招商规划法”,把招商和规划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系统地考虑:在规划阶段分析产业定位时,不是关起门来循理论、套模型,而是会直接征询未来目标招商企业的入驻意向和具体需求,从而保证了今后规划实施时定位的落地性;在招商实施阶段,前期有入驻意向的企业就是重要的招商对象。这样就确保了规划与招商的无缝对接:规划一定可以落地,招商又有清晰的目标指引。预招商规划法通过预招商的方式提前调研企业需求,同时解决了政府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规划太空太虚不落地,没有操作性的问题;二是招商无方向无标准,盲目招商、低效招商的问题。
按照“预招商规划法”的原理,判断规划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目标招商企业是否认可产业的定位。所以,能否有效指导招商,招商结果的好坏,是评判规划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二、三产业之间,一、二、三产业内部各细分产业之间,要结构合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要有当前重点支柱产业,也要有未来新兴潜力产业,从而确保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一些产业可能有产值无税收,所以我们要分析产业的财税贡献力,设计好产业合理的收益结构。
回答“做什么”,要求产业定位准确,并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讲清楚;分析“为什么”,要把产业筛选的过程和逻辑讲透彻;如果“为什么”论证不充分,“做什么”也就失去了支撑,选产业就成了“拍脑袋”。深入研究和理解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充分结合本地的基础和条件,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产业,这样才能确保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研究分析目标企业的特点和发展战略,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从而极大地提高招商的效率和效果。
项目设计中要把对企业的发展机会讲清楚,把本地的资源禀赋与核心优势变成项目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让项目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块吸铁石。
权衡机会和风险
软硬要素的综合考量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首先是考虑投什么项目:这个产业一定要有很好的市场机会和发展前景,有好的盈利机会, 同时风险又可控。其次,企业要评估在哪里上这个项目:投资地的交通、区位、资源等硬条件,政策、人力、产业配套等软件环境, 都是企业综合权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综合的产业配套环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
提供市场机会,降低运营成本。这是企业在选择投资地时最根本的两个考虑因素。招商时,我们不应该只站在政府自身的角度自说自话地宣传我们的优势, 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企业不太关注。 应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我们到底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到底哪些要素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把这些因素分析透,招商工作也就把握住了关键点。
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对政府和企业来讲都一定是双赢。
所谓双赢:一方面,项目对政府或园区来讲能够对地方产业的发展有明显地促进,既能给政府带来收益,又能给居民带来收入; 另一方面,项目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机会,也一定是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 简单地说,一个好的项目, 一定是地方、园区的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匹配。 然而,要做到有效的战略匹配,我们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清地方或园区的发展战略。地方或园区的战略是通过产业规划来回答,一定要十分明确找出一两个或两三个重点支柱产业, 并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下的重点细分产业。重点产业不能太多,否则就无所谓重点了。确定了重点,地方或园区在资源投入上, 在招商的人员配备上,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二是认真地研究分析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分析企业,充分了解企业业务, 深刻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 从而真正理解企业的诉求和需要,这样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专业招商。
把规划和招商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考虑,让规划真正能够指导招商,让招商能够落实规划。通过产业战略的科学指引,把战术招商提升为战略招商。
点式思维:眼中只有项目或企业,没有清晰的产业方向,只要符合环保标准和投资强度要求的企业都可以招,基本上是来者不拒,捡进篮子都是菜。这是招商的初级阶段。
线式思维:不仅有产业的概念,还有产业链的概念,招商过程中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来建链、补链或强链,不再来者不拒,而是开始招商选资。这是招商相对成熟的阶段。
面式思维:不仅有产业链的概念,还有产业集群的概念,对于地方需要打造哪几个重点产业集群有十分清晰的认识;除了引进上下游企业,还注重各种相关配套要素的引进,积极建设产业的综合配套环境。这是招商最成熟的阶段。
传统的招商以单个项目为着力点,往往抓住局部却忽略了整体,操作中通常只停留在具体的战术层面,缺乏整体的战略指引。这样招商的结果往往是地方或园区“有企业无产业、有产值无税收、有生产力无竞争力”,与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有效的招商必须在(科学规划下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指导下, 进行有方向、有策略、有目标、有重点的“战略招商”。
规划的落地实施,最后应该落脚在未来要招商的目标企业上,这样才真正具备操作性。根据产业集群、产业链及项目的要求, 精确地锁定我们需要招商的目标企业, 深入研究招商对象,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他们现状是什么?他们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本地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机会?本地的各种软硬条件与他们的战略有什么契合点? 要做好这个工作,除了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直接与企业进行深入地沟通,征求企业意见,倾听企业心声,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和调整产业招商政策措施。
产业选择与定位是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而产业发展战略又是区域总体战略的核心,所以产业的选择与定位必须与区域发展战略有机地协调。
要有自上而下的战略思维:区域的总体定位,区域在更大范围内承载的功能,上级政府的规划与政策,本级政府的各种法定规划与政策,都是在进行产业筛选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选择产业时,还要有自下而上的市场敏锐度:产业的市场机会怎样?发展前景如何?产业的盈利水平怎样? 对相关产业配套的要求如何?等等,很多因素,都应该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另外,对于当地的各种软硬条件,也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虽然产业的定位要有前瞻性,但也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当地的现实。产业没有绝对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在地方的产业体系中,必须有在未来几年作为核心抓手的重点产业,以确保近期、中期的稳步发展;同时,考虑到产业周期更替的规律, 还要有五年、十年后作为新增长点的新兴产业,从而确保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有,为产业和人提供生产、生活保障的基础产业也很重要, 这些产业在具备产业属性的同时,也是其他产业发展必须依托的保障要素。科学的产业体系要做到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的有机协调, 形成一个有良好协作关系的产业体系网,从而打造出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